陳泮嶺校長 第一任院長
陳泮嶺字峻峰,河南省西平縣城東鄉陳莊人,光緒十八年元月十九日(西元 一八九二年二月十七日 )生。陳氏世代耕讀,急公好義,因三代單傳,人丁單薄,故於農暇延武師習武,以強身自衛。泮嶺昆仲四人,姊妹五人,人丁較旺,泮嶺排行第三。
泮嶺自幼聰慧,七歲入塾,並隨父親習武,十七歲到開封讀中學,民國三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學土木工程,六年入北洋大學,八年五四運動被推為天津學生會會長,從事學運,為北洋政府通緝,轉北京大學就讀,民國十年畢業。泮嶺先生自民國六年加入國民黨,十五年國民革命軍北伐,發動河南省民眾贊助北伐,時任河南省立一中之校長。十九年任河南省黨部整理委員兼組織部長,十月,省主席劉峙兼開封行營主任,陳氏則辦理黨務,二人合作無間。
民國二十年陳氏當選國民議會代表。二十三年奉派為漢口市黨部主委,次年當選中國國民黨五屆中央執行委員,二十六年以中央執行委員身份視察安徽黨務。三十三年任河南省黨部主任委員。抗戰勝利後,整理各縣市黨務,初具規模。三十六年辭主任委員,任黃河水利工程總局局長,當選第一屆國民代表大會代表,來台後,任光復大陸設計委員會台中區副主任、主任,憲政研討委員會成立,為十二常務委員之一。
泮嶺先生一生熱心教育,在大陸先後創辦水利工程測繪學校,中原工學院。來台後,民國五十年與中部地區中央民意代表及地方之仕紳合創逢甲工商學院,被推舉為第一任院長。
泮嶺先生幼年習少林武學,最善形意、八卦、太極,終生提倡不遺餘力。民國十四年成立武術會於開封,十七年中央國術館成立,河南武術會改河南省國術館,任館長,二十八年任中央國術館副館長。來台後,成立中華國術進修會,任理事長並親自授國術。
民國五十六年四月七日 病逝於台中,享年七十六歲。
資料來源:《滄海雄心在-逢甲大學四十年》
高信校長 第二任院長
高信字人言,廣東省新會縣龍泉鄉人,民國前七年生,父啟垣公以家境清貧,僑居異邦,家務多賴趙氏夫人操持。人言先生少穎悟,自啟蒙至中學,成績優異,民國十四年北平匯文中學畢業,翌年負笈德國,入佛萊堡大學,因上代均清貧佃農,對不合理租佃制度感受很深,決心專攻土地經濟。
民國二十一年學成歸國,先後任政訓班上校教官、中央政治學校地政學院教授。二十三年土地委員會成立,人言先生以地政學院教授兼主研究處,費時一年三個月完成報告四十餘種,二百餘萬字。此時期與鍾佩華女士結婚,一起奉侍慈母,共享天倫。二十五年七月,出任廣東省政府沙田整理處長,兼地政局副局長,旋升任局長。二十九年升任廣東省政府秘書長,前後五年餘。日本投降後,出任廣州市黨部主委,三十六年當選新會縣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三十八年政局動盪不安,川渝危在旦夕,奉閻錫山之命,出任戰時內閣內政部次長。三十九年,陳誠組閣,程天放任教育部長人言先生任教育部次長,四十七年七月,內閣改組,梅貽琦任教育部長,人言先生隨張其昀部長一同卸任,並隨張氏到國防研究院擔任講座。
民國五十一年八月二十五日在各方敦請下出任逢甲工商學院董事,並任院長。人言先生接辦後,在西屯購土地興建校舍,延聘優良師資,增購圖書設備,定訂「嚴管勤教」方針,氣象為之一新,逢甲重現生機。五十一年十一月,人言先生奉命入閣,出任僑務委員會委員長,辭院長職,董事會改選人言先生為董事長。人言先生接辦逢甲三十一年,校務均承其指導下進行,是逢甲大學實際的領導者和決策者,逢甲能有今天的規模與成果,他的憚精竭慮,貢獻最多。
高信先生出生僑鄉,父親為華僑,最了解華僑,他的僑務方針是:「利用科學智能來發展華人經濟,發揚中華文化來綿延華人社會」(見高信「當前重要僑務方針及其實施」)其實際措施則分兩方面進行,在加強科學智能方面:推行職業教育與訓練、辦理畢業僑生生產技術講習,舉辦海外生產從業員回國實習,擴大招收僑生回國升學;在發揚民族文化方面:輔助海外華僑或華文學校培養海外華校師資,研訂華文速成教學法,對海外新聞事業,供應資料,推介人才,補助經費,編印書刊,出版有聲華文讀本和唱片,選購影片分發海外,辦理中華函授學校等。任職十年,成績卓著。
民國六十二年受聘為總統府國策顧問,七十四年美國俄亥俄大學頒授他榮譽博士學位,七十九年受聘為總統府資政,不幸於民國八十二年九月十日病逝,享壽九十歲。
資料來源:《滄海雄心在-逢甲大學四十年》
張希哲校長 第三任院長
張希哲 先生,廣東省陽江縣人, 民國七年生。父仕霖曾任陽江縣煙酒稅局主管。民國十五年,希哲先生入縣立第一國民初小、高小,二十一年入縣立中學,二十四年以榜首入兩陽中學高中部就讀,二十六年加入國民黨,次年考上中央政治學校普通行政科,就讀期間,曾任中國青年寫作協會編輯處長,負責主編「今日青年」。
民國三十一年七月自政校畢業,進入中央設計局任調查研究員,參與國家建設計畫研擬工作,同時利用公餘之暇,編撰成「計畫政治與計畫經濟」、「新縣志論叢」、「三民主義哲學」等三本書。民國三十二年擔任廣東中山日報社總主筆,三十三年改任廣東省黨部宣傳科長。三十三年五月被遴選為韶關市臨時參議會議員,市參議會解體後,以省府參議、廣東省戰地動員委員兼省黨部西南區特派員名義,派駐陽江、陽春等十六縣擔任戰地動員工作。
抗戰勝利,回任省黨部宣傳科長,次年一月,被選為廣州市臨時參議會參議員,五月任市黨部委員兼「廣州日報」社長。三十八年三月程天放任宣傳部長,希哲先生任第一處處長,十月中央黨部及行政院遷重慶,和同仁共商,決議川籍同志遷渝辦公,其餘同志及通訊總台設備遷台。
民國三十八年十 二月五日 ,代總統李宗仁赴美就醫,希哲先生曾撰「當前我國元首職權的行使問題」一文,首先提出李代總統違憲,蔣中正先生復行元首職權。三十九年三月一日,蔣總統復行視事。同月,內閣改組,程天放任教育部長,希哲任總務司長,解決部內同仁住宿問題,並建議聘來台學人及教授為編審等職,解決其生活問題。民國三十九年二月遞補為立法委員,辭教育部總務司長。
民國五十二年一月五日,出任逢甲工商學院第三任院長,期間在艱苦中建設逢甲,學生由四百餘人增加到九千六百餘人,校舍由兩棟力霸式建築,增加到十餘棟大樓共二萬餘建坪。圖書也由九百多冊增加到九萬餘冊,並訂定法令規章數十種,奠定逢甲工商學院發展的基礎。民國六十二年六月三十日辭逢甲工商學院院長職,民國七十七年被推為逢甲大學名譽副董事長。
擔任立法委員期間,並多次擔任教育委員會召集委員,對國民教育法、高級中學法、大學法、學位授予法、私立學校法、空中大學條例等用力頗多。民國八十年自立法院退職。
希哲先生曾創辦或參與的社團共三十餘個,六十四年任中印尼文化經濟協會理事長;六十七年創辦中華民國溜冰協會,任理事長,並曾當選亞洲溜冰聯合會副會長。六十九年任中琉文經協會副理事長,後任理事長,八十年任中華港澳之友協會會長,八十二年任華僑協會理事長,對國民外交貢獻良多。希哲先生於民國一0三年二月二十一日與世長辭,享壽九十七歲。
資料來源:《滄海雄心在-逢甲大學四十年》
廖英鳴校長 第四任院長暨第一任校長
廖英鳴先生,廣東省興寧縣人,民國元年生。國立中山大學外文系畢業。曾任中山大學教授兼文學院教務主任,湖南國民日報社長,廣東嶺南日報社社長,廣東文化大學教授。來台後,先後擔任台灣省立農學院教授、國立中興大學教授、陸軍軍官學校教授。
民國五十一年,高信先生接任逢甲工商學院院長,英鳴先生放棄高薪,到台中協助高信先生。首先擔任訓導主任,五十二年,張希哲先生接任院長,改任教務主任,任內襄助張院長處理教務工作,任勞任怨,績效非凡,校務蒸蒸日上,頗得師生敬佩。
民國六十二年,張希哲先生辭院長職,董事會請廖英鳴先生出長院務,於是年七月一日就任院長,在董事會全力支持及前人努力的基礎上,不斷努力,精益求精,六十九年六月,逢甲工商學院得以改制大學,董事會特別請英鳴先生續任校長。英鳴先生在逢甲擔任院長、校長期間,戮力校務,無論在有形的校舍興建、校地擴大、圖書設備的增購、師資增聘、系所的增設、教學研究水準提昇、國際合作文化交流、推廣教育及建教合作等項目上都有明顯的成效,在無形的學生努力研習,校友向心力的凝聚,忠勤誠篤校訓的落實各方面也有長足的進步。深獲各界肯定。
民國七十七年八月一日,請辭校長獲准,同年,董事會特別推選英鳴先生出任董事長,繼續領導逢甲大學。民國八十年為學校三十週年校慶,七十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廖董事長出任「逢甲大學募捐委員會」主任委員,奔走國內外,勸募三十週年紀念大樓款項,績效卓著,八十二年大樓完工,命名為「人言紀念大樓」。
民國八十二年八月,辭董事長職,董事會推舉英鳴先生為名譽副董事長。英鳴先生自服務社會以來,工作負責認真,個性敦厚質樸,在逢甲近四十年,先後負責訓導、教務工作,並擔任院長、校長之職,卸任後又出任董事長,一生絕大多數時間奉獻給逢甲大學,逢甲的成長茁壯,他付出了不少的心血,說他是逢甲的保母是最貼切的形容。民國八十九年十二月九十大壽時,海內外校友籌款,舉辦學術討論會,出版論文集,以表彰他對逢甲近四十年無怨無悔的付出,與對學校每一位師生的關心與愛心的感謝。 廖公於民國一0二年五月二十三日,以一0三歲高齡辭世,其儒者風範,精神長存。
資料來源:《滄海雄心在-逢甲大學四十年》
楊濬中校長 第二、三任校長
楊濬中 先生,廣東省揭陽縣人,成功大學電機系畢業,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計算機科學碩士,美國伊利諾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博士,曾任美國貝爾實驗室研究員,美國摩托羅拉( Motorola )通訊公司電機工程師,清華大學電機系客座副教授,民國七十一年應本校聘,出任資訊科學系系主任兼所長,七十三年任工學院院長,七十六年出任副校長,襄助廖英鳴校長校務,尤於辦公室自動化業務貢獻良多。
民國七十七年八月一日,董事會聘為逢甲大學校長,前後七年,任期中提升教學品質,改善教職員待遇,增進教職員福利,實施建教合作,擴大社會服務,重視學生輔導,加強校友聯絡,凝聚校友力量,尤其在任期中延聘二百餘位高學歷師資蒞校任教,在教育部未規定一比二十的師生比例前,率先朝向此一目標努力,成為全國私立大學的楷模,獲得八十四 學年度教育部私立大學師資改善評鑑第一名,贏得社會及產業界一致好評。
楊校長在逢甲大學尤重視制度的建立,任內修訂、新訂各種規章制度數十種,對學校走上制度化,建樹良多,他本人也為建立制度,在六年兩任任期屆滿時堅辭校長職務,以「逢甲大學校長遴選辦法」尚未完成,勉強允諾延長任期一年,迨新校長選出,翩然引退,學校特依退職禮遇辦法禮聘為「講座教授」。
八十六年六月借調至工業技術研究院電子通訊研究所任所長,三年後返校,現仍任本校講座教授。
資料來源:《滄海雄心在-逢甲大學四十年》
黃鎮台校長 第四任校長
黃鎮台先生,浙江省新昌縣人,台大化學系畢業後赴美,取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化學物理博士學位。返國後,任教清華大學,後出任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自然科學發展處處長、教育部高教司司長、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教育部常務次長。
民國八十四年八月一日出任逢甲大學第四任校長。任職期間,加強逢甲大學與產、官、學界的合作關係,吸收廣大的社會資源,壯大逢甲。
民國八十五年成立「領導知能發展中心」,啟發培養學生領導才能,除充分利用校內師資設備外,廣邀校外學者專家,如:李遠哲、張忠謀、徐重仁等各界卓越人士蒞校擔任講座,讓受教者獲益良多。
民國八十五年暑假,根據「校園整體規畫改善建議」,推動「近程校園環境改善計畫」,從教學生活空間,校園景觀、機電設備三方面著手,建立全校性步道系統和戶外休憩空間,強化校園整體景觀的特色,發展校內衛星視訊系統,強化基本教學設施,改善教職員工作環境,以提升教學品質。在此計畫之下推動的校園景觀工程完工後,使逢甲大學校園景觀為之一變,予人煥然一新的感覺。
民國八十七年二月,黃鎮台先生轉而擔任國科會主任委員,任內強調「人文精神」的重要,推動「迎向千禧-以『人文關懷』為主軸的跨世紀科技發展」,讓國科會成為以人文關懷為主,科技作為支援力量的發動機。
民國八十九年五月,返回逢甲大學,專任教授。民國九十七年十月,辭去本校教授職務,先後曾任東吳大學校長、中華職棒大聯盟會長。
劉安之校長 第五、六、七任校長
劉安之先生,安徽省鳳陽縣人,生於台灣省嘉義縣。美國伊利諾大學(芝加哥分校)資訊工程博士,曾任美國北達科他州立大學助理教授, Gemini Computers 系統工程師,伊利諾理工學院助理教授。
民國七十八年返國服務,擔任國科會客座副教授,應逢甲大學聘,擔任資訊工程系主任,八十一年兼資訊工程研究所所長,八十三年出任工學院院長,八十七年二月,出任副校長,並代理校長。八十七年八月日出任逢甲大學第五任校長,於九十年與九十三年再經逢甲大學董事長續聘,二度連任,至九十六年七月三十一日卸任。
劉校長任職期間,建樹良多,在各方面都呈現跳躍式的成長與進步,包括:
一、硬體建置,有目共睹:興建商學大樓、體育館、科航館與學思樓;整建圖書館、人文社會館與電子通訊館、福星校區興建女生宿舍。隨著中科園區的開發,在中科校區籌設研發專區,積極參與中部地區高科技的發展。
二、學院調整新設,建立發展特色研究:88學年度開始,學院重新調整,先後設立資訊電機學院、建設學院與人文社會學院。各學院下並設置專業研究中心,有效提昇學術成果,建立發展特色研究。
三、資訊化校園,贏得讚譽:89學年,建置全校無線網路環境,並首次推出e-book專案,由學校補助新生購買手提電腦;成立資訊處,推動校園相關教學與行政資訊化,並完成設立遠距教學中心、建置IDC機房、發展校務行政系統與辦公室自動化系統等。
四、行政配套完善,強化服務功能:設立研發處、國際事務處、公共關係室及其他多個二級單位。發行逢甲週報。建立行政同仁休假、進修、彈性上班制度,提供教職員工團體保險、首創同仁福利儲蓄信託基金。
五、落實優質教學,關懷學生學習:禮聘講座與客座教授。落實課程編碼、授課大綱以及課程認證,提昇教學品質;規劃學程課程,延伸學生專業知識或培養第二專長;設置學習輔導老師,設置學習中心,推動小老師制度。
六、推動國際學術交流,成果豐碩:設置外語自學中心,引入國際標準平台Blackboard。本校已與全球六十餘所大學簽訂學術交流合作,並積極推動交換教授與學生、移地教學活動以及提供翰海遊學獎學金,鼓勵優秀學生出國進修。
七、發展通識,涵養人文素質:建置通識沙龍,舉辦多元藝文活動,成為逢甲人藝文氣息與培養氣質的搖籃。
八、創辦傑出校友選拔,見賢思齊:創辦傑出校友選拔,建構全球校友資訊網;推動各系校友會成立,舉行校友運動會,展現了逢甲人的團結。
劉校長於九十六年七月三十一日卸任,九年的卓越領導和獨特治校風格,帶領本校迅速轉型升級,無論軟硬體設備皆有長足的進步,大幅提昇本校的學術水準與行政效率,而成為全國教學最卓越的大學,更為大學教育樹立了典範。
張保隆校長 第八、九任校長
張保隆先生,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博士,曾任本校副校長、經營管理學院院長、商學院院長、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所長及管理學院院長、國科會工業工程與管理學門召集人、中華民國決策科學學會理事長、中華民國企業管理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工業工程學會常務理事、理事長等職務,在民國九十三年更獲頒管理學界的極高榮譽--李國鼎管理獎章,在產官學界聲望極高。
張保隆先生民國九十六年八月接任逢甲大學第八任校長,任職期間校務推展績效優良,在教學成效方面,延續前任校長的辦學成果,使本校自民國九十四至一O二年每年均獲得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並五度榮獲教學卓越全國第一;全校工程相關的十七個學系亦全數通過國際IEET認證,確保本校教學品質符合國際標準。民國一O一年成為全臺唯一校務評鑑及系所評鑑全數通過之綜合大學,獲教育部「辦理完善,績效卓著」績優大學殊榮。
在研發能量方面,計有工程、材料工程及電腦科學三項領域進入代表世界排名前1%的基本科學指標(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ESI)。發展本校重點特色領域,在綠色能源、空間資訊及材料工程方面均有卓越成果,民國九十七年經過亞太經合會通過,於本校成立「APEC先進生質氫能技術研究中心」,生質氫能技術執世界之牛耳,享譽國際。九十八年地理資訊研究中心經OGC核定為亞洲第一個標準相容性檢測中心,正式成為二十個戰略與主要會員之一。其積極推動產學合作,開拓研發成果商品化並鼓勵校園師生創業,透過專利授權及技術移轉等作為,創造出豐碩的成果,使本校成為國內公私立大學中第三所完成國科會五次績優技轉中心的大學。
民國一O一年《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特刊》以學術聲望、教學品質、研究計畫、國際化、產學合作等十三項指標,評選本校為全球百大新興潛力大學。一O二年該專刊首度公布之「亞洲百大」優質大學,本校亦名列其中。此外,其任職期間更積極規劃水湳新校園,期能配合中臺灣水湳經貿生態園區與大學城的發展,使本校能成為中臺灣低碳示範校園,開拓百年新頁。
張保隆先生於一O二年七月任期屆滿,短短任職六年期間,提升辦學品質與效能、落實優質教學計畫,激勵學術研究,改善校園環境,推動國際交流,並設立「中科校區」,擴大產學合作,帶動中部整體發展的核心,為大學教育立下典範。張校長於一O三年一月三十日溘然長逝,享壽六十有五。
李秉乾校長 第十、十一、十二任校長
李秉乾先生,德州大學奧斯丁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航空工程與工程力學博士,民國八十三年(1994)至本校建設學院土木系任教,八十七年起歷任土木工程學系系主任、建設學院院長、教務長、副校長等職。民國一O二年(2013)八月一日接任第十任校長,二度連任,至一一一年七月三十一日卸任。
李校長,治校9年,致力創新教學、校園改造、推展產學合作及國際合作辦學,實踐「以學生為本,以教學為首務」之教育理念,不僅帶領逢甲大學登上學術及聲譽新高點,而李秉乾校長更是其他大學校長公認可敬的對手、行家中的行家。
李校長始終堅持大學的核心就是「學生」與「教育」,不斷思考老師該如何進行教學、研究且引領學生迎向真實產業,培育社會轉型、產業升級所需的創新人才。並以「當責」態度,帶領師生、同仁,將逢甲大學蛻變成一所different but better 的典範大學。
李校長任內,積極爭取計畫經費,為學校爭取到12億的 e三五教學卓越、 13億的整體發展獎勵補助、 超過 7億的高教深耕計畫,總數近32億的經費,投入到校園環境與資源的再升級。在其領軍下,逢甲大學榮耀無數,包括:《Cheers》「校長互評大學辦學績效」、《遠見雜誌》「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年年霸榜,於全國公私立大學中名列前茅。全國大專校院新生註冊率,接近滿招;全國大專校院就學穩定率,為全國上百所公私立大學中少數高於95%以上者。《天下》「天下USR大學公民調查」連續2年蟬聯私校第一,落實教學創新與善盡大學社會責任。
王 葳校長 現任校長
學歷
國立中興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博士|1993
逢甲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1987
輔仁大學經濟系學士|1979
校內經歷
創能學院院長|2022/08-迄今
大學社會責任中心中心主任|2022/08-迄今
教務處教務長|2016/08-2022/07
商學院院長|2010/08-2016/07
商學院副院長|2006/08-2007/07
專長
個體經濟理論
數理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