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逢甲大學

逢甲校史

deco

逢甲校史

1961年本校創建於臺中市北屯觀音山,兩年後遷至西屯現址,1980年改制為大學。創校逾50年,規模漸備,校譽日隆,本校目前設有工、商、理、人文社會、資訊電機、建設、經營管理及金融等8個學院,計有33個學系(含不分系榮譽班)、4個獨立研究所、3個獨立博士班;共頒授57種學士學位、76種碩士學位及14種博士學位。全校大學部、碩博士班及在職進修學生逾2萬人,教職員工近2,200人,已培育出16萬名社會中堅,畢業生整體表現自2008年起每年均名列臺灣1,000大企業最愛大學生前10名,顯示優質的逢甲畢業生一直是企業最愛的進用人才。

本校以成為一所教學卓越、研究重點突破之亞太地區知名大學為校務發展願景,期能立足臺灣、縱橫亞太地區、進而放眼國際,並以培育兼具人文素養與專業知識之現代民主社會公民為教育目標。

近年本校在教學成效、研發能量及學術聲望等表現傑出,屢獲獎項肯定。在教學成效方面,2005至2013年每年均獲得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並五度榮獲教學卓越全國第一,顯示本校對學生專業知識的扎根與軟能力的養成深獲社會肯定;全校工程相關的17個學系亦全數通過國際IEET認證,確保本校教學品質符合國際標準。2012年成為全臺唯一校務評鑑及系所評鑑全數通過之綜合大學,獲教育部「辦理完善,績效卓著」績優大學殊榮。

在研發能量方面,計有工程、材料工程及電腦科學三項領域進入代表世界排名前1%的基本科學指標(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ESI)。本校發展重點特色領域,在綠色能源、空間資訊及材料工程方面均有卓越成果,2008年經過亞太經合會通過,於本校成立「APEC先進生質氫能技術研究中心」,生質氫能技術執世界之牛耳,享譽國際。2009年地理資訊研究中心經OGC核定為亞洲第一個標準相容性檢測中心,正式成為20個戰略與主要會員之一。本校積極推動產學合作,開拓研發成果商品化並鼓勵校園師生創業,透過專利授權及技術移轉等作為,創造出豐碩的成果,使本校成為國內公私立大學中第三所完成國科會五次績優技轉中心的大學。

2012年《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特刊》以學術聲望、教學品質、研究計畫、國際化、產學合作等13項指標,評選本校為全球百大新興潛力大學。2013年該專刊首度公布之「亞洲百大」優質大學,本校亦名列其中。

逢甲建校已超過半世紀,邁向下一個50年,我們以建構綠色大學為藍圖,透過環境永續發展計畫,積極將「綠色」與「永續」兩大理念,融入水湳新校園規劃,搭配中臺灣水湳經貿生態園區與大學城的發展,成為中臺灣低碳示範校園,善盡對地球環境與後世子孫的責任,迎向下一個超越卓越的百年逢甲。

校歌

校訓

「忠勤誠篤」可分為兩個不同的境界,忠誠是中心思想的建立,是內在的涵養,勤篤是身體力行的實踐,是外在的行為。忠誠是一個國民精神與氣質的最高表現,社會人群的相互接觸,無一事不步及於忠誠,換言之,忠誠是道德的最高評價,是操守的極致,是促進社會安定繁榮的最大動力,是人生具有對於一切有形無形責任,作切實遵行的偉大承諾。忠誠與信守是不可分,曾子有言:「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這是說一個讀書明理的人,最基本的對一己生活行為規範的要求。忠誠是一個人在行動上對其承諾的信守不渝,為高尚人格的最具體表現。有忠誠的意念與情操的人,其生活行為上自然表現出至人的義節,在朋友之間、家庭之中、政治組織、宗教團體,以及公私機構,都有賴於各分子之間忠誠的信守而相互的依附著,才是真正的忠誠之士,也唯有我們這所忠勤誠篤學府,培育出眾多憂國憂時的忠誠之士,我們國家才會有光明璀璨的前途。

勤篤是一切事業成功的基礎,亦為構成充實生活的信條,與塑造完美人生不可或缺的因素,篤實踐履,是人類將理想付諸行動,使抱負見諸事實的唯一途徑。人類也唯有在實現其理想與施展其抱負時,才能評估人生的真正價值。

書經有云:「功崇惟志,業廣惟勤」,此二語可以體認出古往今來所有篤實踐履其事業者崇高行誼的本源。偉大的功勳,廣遠的德業,必須以堅忍不拔的意志,與勤苦奮鬥的精神為張本。當仁不讓,義無反顧,劍及履及,淬礪奮發,為胸懷崇高抱負遠大的志士仁人所拳拳服膺的。

社會上一切褔祉與快樂,人類史上所有豐功偉業,捨勤奮篤行,無以致之。偉大的人格,必須由偉大的行動予以證實。亦唯有勤奮篤行,人類才能創造美好的前程。一切道德,只有出之於偉大的實踐行動,才有其真實的意義。

學問終極目標,必以篤行與實踐為歸趨。思想只是一種想像,惟有篤行才達到最終目的;將崇高完美的思想,經由實踐篤行變而為具體的事功,如此,方為完美無疵的人生。由於人類文明的急遽發展,未來將是一個超過今日的知識豐收的世界,人類價值的重估,人類精神的真正體現,必須當代的每個人去肩負起這巨大的使命。緬懷往昔,瞻望未來,期望全體師生深體「忠勤誠篤」校訓之真義,胸懷高尚,志慮深遠,夙夜匪懈,自強不息,方可以為國家擔當重任,方足以為他人所不能為之事,成他人所不能成之功。

資料來源:民國八十三年八月逢甲大學學生手冊

校徽

民國五十二年本校成立的第三年,張希哲院長有鑒於本校亟須有一個校徽作為精神象徵。特別敦請建築系師生共同設計本校校徽圖案,在五種不同樣式中酌加修改之後,校徽於焉誕生。當時所設計之圖案,以紫色倒立三角形為底,中央部分為古錢標幟,代表商學院。「錢」在西周屬於耜一類金屬鋒刃的耕作農具,後演變作為交易的媒介物,進而成為貨幣象徵。本校校徽的取象,來自貝丘古錢。原先設計之時只是就古錢中擇一作為商之代表。「貝丘」二字除邑名外,別無特殊用意。然而「貝」字正好為貨幣之代稱,「丘」字又為逢甲先生之姓,無意中又有微妙的巧合關係,使貝丘小縣古錢看來格外親切。襯在古錢之後的鋸齒狀圓形圖案最易明曉。是代表工業的特徵-齒輪,逢甲工商學院的「工商」象徵部分的基本構形出現,接著外圍以四端突出,標示本校成立時是由土木、水利、會計、企管四系所構成。

民國六十九年本校改制大學,廖英鳴校長請建築系黃政雄老師負責修改,三角形的逢甲工商學院校徽乃改為目前所見圓形之逢甲大學校徽。本校改制之後,其中主要構形工學院之齒輪與商學院之古錢不變。另外加上一個正三角形,三點是極為單純的數之代表符號,虛線說明數與數間的微妙關係,既具點與形的特徵,以點作為思索原點的基礎科學,這是理學院的特徵。

古錢下端的圖形結構,左邊為矩形,分叉為扁平之六角形結構,象徵事件的處理過程。由左端的方正處理之後趨於右端的圓融,是管理的最高藝術,這是管理學院的特徵。代表教育成果的稻穗也略作修改,使整個圖案結構更為緻密,顏色亦作調整。代表學校的文字部分「逢甲工商學院」改為「逢甲大學」,後以校訓「忠勤誠篤」四字置於下端。

由逢甲工商學院時代邁向逢甲大學時代是極大的轉變,在校徽改易過程中,也可以看出幾項顯著的進步:

.由單純的古錢、齒輪的具體象徵,增加了以符號顯示的抽象象徵,虛實相配,意義更為完整。
.把內在的學校精神意蘊「忠勤誠篤」,藉文字貫注於校徽中。
.顏色方面,由不穩定的紫色色調襯底,改為爽朗的天青。淺綠色的稻穗生長現象,也變為金黃色的豐碩之教育成果。古錢由白而金,也是為配合亮麗的展望而設計。
.整體色彩的金黃與天青色調與渾圓的外形,展示了本校成熟圓融與璀璨的光明前景。
.民國94年以前網頁已使用酒紅色系,94年12月21日第819次行政會議中再次討論,本校的網站色系建議稱為「逢甲紅」。
.民國95年本校訂定逢甲大學公關網頁標準要點,規定本校網頁主要色系為逢甲紅,其色碼為:#760000 R:118/G:0/B:0。各單位設計公關網頁時,應至少用到此色系。
.第1020911(997)次行政會議紀錄:新版名片設計理念,係以逢甲大學校徽、書法字為主,色系以逢甲紅為主色,運用逢甲特色元素來呈現逢甲形象。